本网讯(艺术表演系 刘珺)2018年5月3日,艺术表演系15级舞蹈编导班的36名同学在卢其春、李慧两位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采风活动。
第一天就来到了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水打田乡学习了解凤凰茶灯戏、阳戏并有幸观看了三场当地老艺术家的茶灯表演——《端午》《正月》《十二月采花》,大家与老艺术家们交流提问后便开始了茶灯戏的学习,大家分成两组学习男女版动作,各分了一半同学。与老艺术家们学习交流后了解到这里的茶灯戏是整个湖南最正宗,历史最悠久的。茶灯戏作为是劳动者们欢庆丰收、赞美生活和歌颂爱情等生活方式。
在这里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但同学们却能感受到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演绎家,茶余饭后三两好友围坐听拉阳戏,闻声路人甲乙丙丁伴奏哼和,生活甚美好。茶灯戏还有好多版本的舞蹈,老艺术家们还和同学们约定下次再来一起学习。
告别了老艺术家同学们下午来到了凤凰古城观看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实景舞剧,从《边城》的灯光舞美的精致程度不难看出同学们都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通过第一天满满的行程安排同学们都找到了很多适合自己编创的素材和灵感,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属于我们无价的文化宝藏,我们要主动发现学习民间传统文化与技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中国的这些文化宝藏变成更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在两名专业老师的联系和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接洽下,她们与位于湘西自治州的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同学进行了一场交流学习。同学们不仅观摩了吉首大学同学男女班的舞蹈基训课,还和同学们一起切磋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作为舞蹈编导专业的女院同学将自己学习的编导课技法和托举技巧教给了吉首大学15级舞蹈表演专业女班的同学,女生托举女生对于女院舞蹈专业的同学是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但对于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同学来说却是极少接触,大家互相托举将彼此刚接触时陌生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学习了托举技巧后,吉首大学的同学们也将自己学习的湖南最具特色的湘西苗族舞蹈展示给
告别了吉首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下午同学们来到了位于吉首市的湘西州博物馆,她们带上相机和小本子等工具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将湘西的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了一番。从青铜时期的土著文明、湘西濮文化到土司时期的溪州宗教、湘西土家族的婚嫁习俗、苗绣还有土家族神灵、湘西巫蛊、赶尸等古老湘西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同学们收获的珍贵艺术宝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古老湘西文化的向往。
5月5号来到湘西州凤凰县的禾库镇。 中午时分,同学们便前往了扪岱村,看看这个号称中国第一石头村的村寨,因道路原因大巴车进不去,同学们只能徒步爬山前往。整个村子依山坡而建,民居以石质结构建筑为主,呈半岛型结构,有少部分现代建筑,现存少量明清代建筑和民国时期建筑。"中国第一石头村""苗族文化活化石"、"建筑业璀璨明珠"等美誉称谓均集中于扪岱村,身临其境,令人无限遐想,让同学们不得不佩服先辈们的杰作。吃午饭同学们去到了凤凰县禾库镇的叭仁村,山路十八绕,可想而知这里的人出去一趟多不容易,但沿途大山里的风景确实很美。来到村口,村民们准备了隆重的迎接礼,舞狮、敲锣打鼓的放着鞭炮迎接我们的到来。而后又表演了当地原生民族文化节目———《迎宾鼓》《四季苗鼓》《今日苗山歌最多》《苗歌》《猴儿鼓》.最值得一提的可以说是猴儿鼓,这是今天展示的当地最具民族特色的表演节目,特别是模仿猴儿敏捷、机灵、好动的特点,及其抢食、窥望、看桃、摘桃、藏桃、吃桃、喜乐、惊打等一系列动作,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更加喜欢苗族文化。在老乡们的呼喊下同学们也毫不栗色的把她们在学校学习的剧目跳给大家一同观看,并收到一片掌声与喝彩。
通过这次采风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开阔师生视野,扩充专业知识,丰富编创素材。
(图:刘珺 责任审核人:陈君凡)
- 上一篇: 艺术表演系2014级音...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