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深耕启创作新境 学科交融绘专业蓝图——舞蹈编导专业举办舞蹈采风专题学术讲座
日期:2025-05-09 10:34:18  发布人:admin_ysby  浏览量:34





本网讯(音乐与舞蹈学院  周黔玲  邓娇)为深化舞蹈编导专业“田野调查+舞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路径,5月8日,音乐与舞蹈学院于求实楼多功能厅C302举办“从田野到舞台实践——舞蹈《铜铃魂》创作谈”专题学术讲座。湖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光辉受邀担任主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全体教师及20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共探舞蹈创作的学术深度与实践维度。

田野理论解构与创作范式重构

讲座以王光辉教授原创舞蹈作品《铜铃魂》为核心案例,系统阐释“田野工作”与“采风”的学术内涵。王教授从学科史角度追溯其理论溯源,结合人类学、民俗学等跨学科视角,解析田野调查的方法论体系,包括前期文献研究、中期参与式观察、后期素材整理的全流程操作范式。在理论阐释中,王教授特别强调田野调查与舞蹈创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田野工作通过对民间文化生态的深度挖掘,为舞蹈创作提供原生文化基因;另一方面,舞台实践需以艺术化手法对田野素材进行重构,实现从文化实录到艺术表达的转化。

《铜铃魂》创作实践的学术启示

以《铜铃魂》为范例,王教授展开田野调查向舞台艺术转化的实践路径剖析。在创作前期,团队深入湘西土家族聚居区,通过沉浸式田野调查收集传统祭祀仪式、民间舞蹈形态及文化传说,确立以“铜铃”为核心符号的创作主题;中期通过动作语汇提炼、叙事结构设计,将原生态肢体语言转化为舞台化舞蹈语言;后期则依托剧场空间与多媒体技术,实现文化意蕴与艺术审美的双重升华。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田野调查对舞蹈创作的根基作用,更揭示了跨学科整合在艺术创新中的关键价值。

专业建设的前瞻布局与未来愿景

本次讲座作为舞蹈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契合本专业带头人提出与执行的额“文化传承、实践创新、学科融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未来,舞蹈编导专业将系统推进专业建设升级: 1. 《舞蹈采风与观摩》课程体系革新:构建“田野调查—素材转化—舞台创作”模块化课程群,强化民俗学、艺术人类学等跨学科课程融入,提升学生文化挖掘与艺术转化能力; 2. 实践平台拓展:依托地方非遗资源,建立常态化田野采风基地,推动“创作—展演—研究”一体化实践模式; 3. 产教融合深化:联合文旅企业、艺术院团开发田野主题创作项目,促进学术成果向艺术产品的转化 

师生共鸣与学术回响

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王教授以“舞蹈是生命本能的艺术表达”的结语引发师生强烈共鸣。22舞蹈编导1班秦悦同学表示:“讲座不仅解构了采风的学术逻辑,更以《铜铃魂》的创作历程为范本,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田野调查对舞蹈创作的赋能价值。”活动持续至晚间,师生围绕田野伦理、素材转化等问题展开热烈探讨,展现出对舞蹈创作学术化、实践化发展的深度思考。

光辉教授作为舞蹈学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在非遗舞蹈研究、舞台艺术创作领域成果丰硕。其主持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获奖作品,为舞蹈编导专业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范式与实践经验。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在深化舞蹈编导专业内涵建设、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上迈出重要一步,为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作能力的应用型舞蹈编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图:谢薇 责任审核人:陈君凡 刘力恺) 

核发:0 点击数:34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