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音乐与舞蹈学院 周黔玲 丁培珊)9月29日,湖南女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在求实楼多功能厅B302举办“舞蹈学术研究的文献阅读、田野调查与论文写作”主题讲座。活动特邀艺术学(舞蹈学)博士,云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舞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文联首届文艺评论领军人才班成员唐白晶老师担任主讲,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专业负责人周黔玲副教授主持,舞蹈编导专业全体老师及各级学生到场聆听。
唐白晶老师的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舞蹈研究、民族舞蹈学、舞蹈理论与批评。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参与6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荣获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奖、国家奖学金、南京艺术学院冯健亲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金二等奖等。
讲座围绕舞蹈学术研究中的三大核心环节展开系统讲解。在文献阅读部分,唐白晶博士从“文献”的古典释义切入,指出舞蹈研究除传统文本外,还应关注作为“身体艺术”的活态文献。她提出应依据“相关性、新颖性、权威性”筛选文献,并现场演示从略读到精读的结构化方法,帮助学生把握论文核心观点与论证逻辑。
关于田野调查,唐博士结合人类学理论与舞蹈学实践,阐释“主位”与“客位”视角在田野中的运用,强调研究者需在深入文化内部与保持学术客观之间取得平衡。她系统介绍田野工作的五个步骤,包括选题聚焦、寻找关键报道人、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及民族志书写,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实践指引。
在论文写作环节,唐博士提出“照着讲”与“接着讲”的治学理念,鼓励学生在继承中创新。她强调论文需注重逻辑严谨,论点应层次分明、论证透彻,并从标题、摘要到格式细节逐一解析学术规范,帮助学生规避常见误区。
讲座从文献检索的精准性、田野调查的规范性,到论文写作的逻辑性与创新性,层层拆解学术研究的核心环节。帮助师生更加明晰“从田野素材到学术成果” 的转化路径,掌握“理论阐释与创作实践互证”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科研与论文写作注入新的思路。
(图:邓娇 责任审核人:陈君凡 刘力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以乐为翼,育梦启航—...